技术基础与金融创新
互联网
最初:网间网
始于:69.12,军用部门阿帕网;70年开放给非军用
83:NCP协议改成TCP/IP
86年:NSF建立NSFnet,公众开放(主干网前身)
91年:万维网
互联网功能:
- 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
- 资源共享——减少用户的投资,提高大型数据中心的利用率
- 提高计算能力——分布式计算
- 搜索匹配功能(搜索引擎)
互联网本质:
最初:网间网
始于:69.12,军用部门阿帕网;70年开放给非军用
83:NCP协议改成TCP/IP
86年:NSF建立NSFnet,公众开放(主干网前身)
91年:万维网
互联网功能:
互联网本质:
Aurthors: Lee
又是我!辣个最擅长写到一半弃稿的铝人! 立个flag今天绝对写完发表!!!(此处艾特LZY) 去了行政楼注册,顺便去隔壁图书馆坐一下然后再回去吃晚饭w所以趁机把刚刚上课讲到的Visigoth和Athenian做一些记录啦 (其实就是因为发言并没有得到重视所以来这里发表了w)
今天讨论的是Neil Postman的一个演讲,据说全文只有85句话(15分钟),是我等讨厌开会的人的福音 说起这个Neil Postman,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w但是他写的一本书你肯定听说过w那就是《娱乐至死》 (这个演讲的演讲稿地址)
这个演讲里面其实有两个核心的词:Athenian和Visigoth,其实也就是两种人,一种是目标志向高远的文艺青年,尊重文明热爱文化,另一种则比较野蛮,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作为一篇毕业演讲,它自然还是比较倾向于前者的;而Postman本人作为一个学者,自然也不会帮着后者说话。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虽然说前者很伟大,但是对比了一下,我显然更符合后者那个“精致的自我主义者”的形象。
“学习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至今为止已经在课上出现过两次了,一次是历史(当然那个时候讲的是艺术的学习),一次是今天的研读。事实上就这么问的话,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还是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是为了自身的生存。现在看来,这正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好吧可能也不是,毕竟其实我们深入研讨了一下(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教导的),国家的就是人民的,国家好人民才会好,这样看来其实还是一种Visigoth的态度。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功利之学”,当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没有觉得这个有什么不妥。毕竟正如Postman自己所承认的那样,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在我看来,其实真正的Athenian所研究的应该是“真理”。在上学期我们看orientation的时候就曾经讨论过一个名词“pure knowledge”,在书里面,pure knowledge指的是政治所无法影响的知识。不过这本书似乎觉得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pure knowledge,因为政治和学术是相互影响的(这个我倒是记得在书中有详细的说明)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文学和艺术?说实在的在我看来,除了情怀以及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我还真想不出来有什么理由……可能这就是我始终属于Visigoth的范围的一个体现吧w思考的高度和深度还是不够。
还记得高中的政治老师曾经跟我们发过牢骚:“在广东的高校里,唯一还有点学术气息的大概就剩中大了。”(当然因为我和我的老师们基本上对理工科一窍不通,所以我至今为止思考的范围还仅仅限于文科)其实还是挺高兴能在这里学到这些东西的,毕竟虽然是一个很Visigoth的人,但是始终还是会对Athenian有着向往之心的。Postman在演讲稿里其实也说到,Visigoth和Athenian的区别不在文凭,在于什么,其实也没有很明确地提出来。学术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虽然知道自己会半路下车,但是在下车之前还是想好好了解一下,也算是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w
参考书: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钟文庆,机械工业出版社),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刘顺仁,山西人民出版社),财务报表阅读与信贷分析实务(崔宏,机械工业出版社)
信贷八要素:借款人、信贷产品与用途(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产品,用途?)、金额、期限(资金的时间价值)、利率和费率、还款来源(拿什么来还,经营活动现金流(造血),投资活动现金流(放血),筹资活动现金流(输血,拆东墙补西墙))、担保方式、还款方案
信贷决策:
贷不贷,资金风险高低
贷多少,资金供需缺口
贷长短,资金占用期限(流动资金、长期资金……)原则:
利率,资金盈利能力(对基准利率浮动多少)(对小微企业:利率覆盖风险)
出款方案,资金流出状况(什么时候提供资金)
还款方式,资金流入状况(什么时候有钱流入企业)
担保方案,资金物权债权
银企合作,资金金融价值
演变:
转变: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Archlinux内置了asla,所以只需要安装用来调整配置的Sound servers就可以了。根据Arch Wiki的写法,选择了pulseaudio。pacman安装完之后只是有了server,还需要配置界面pavucontrol和系统托盘pasystray。为了利用音量键调整声音,需要安装pulseaudio-ctl,然后在Settings-Keyboard里面设置快捷键。pulseaudio-ctl的用法:
1 | /bin/pulseaudio-ctl {up,down,mute,mute-input,set,atmost,full-status} [n] |
如果是在xfce4下面,打开Settings-Session and Startup-Application Autostart,添加一个/usr/bin/pasystray的启动项就好了。
参考: [SOLVED] PulseAudio and volume buttons pulseaudio-ctl: vol+/- and mute from the shell or shortcut keys
放假一个月以来,我先后完成了只顾着玩电脑的废宅生活、早起练车的勤奋生活、平淡无奇的过年生活和到处乱跑、不呆在家的皮皮生活等各种生活模式的尝试。其实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打发想要有所作为却依然未能“有用”的这段时间。
最后这一个星期,陪在身边的是自家女朋友。我们去看书,去学习,去逛街,去公园,淋过雨,拍过照,过过普通的日子。你问我怕不怕异地恋,其实我是不怕的,因为一年以来我们已经跨过了最难过的适应期,已经逐渐进入彼此舒适的生活模式。从微信的文字里传达关心与爱意,从电话的声音里表达思念、分享生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异地恋早就不是一件难熬的事。而且,假期里见面的时间那么多,也知道了即使是一起生活也不会产生很大的矛盾。这样的话,前途一片光明呢。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会面对大三一年的异国恋。其实经历过上一年暑假的体验,异国恋也不是那么难接受。毕竟两个人都有事情忙的话,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而且,更加感激的是,这个寒假见面的次数那么多,经历的事情多了那么多,一起留下了好多好多记忆。真的很感激。
无论如何,就像那句话一样,只要跟着时间慢慢地往前走,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时间会安排好一切。
行きましょう。
今天又去另一家人里参观聚会。也是别墅,不过比上次的别墅更加没装修完。
见了几个同龄人,虽然不太记得名字了但是都是读大学。瞎聊天,然后打火锅,吃完就回家了。
爸爸说要逐渐学会过有约束的生活了,穿上西装打好领带什么的,至少要在外表上先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能力的可靠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外表可靠往往是敲门砖。所以趁着回旧屋给自行车充气的机会,顺便把那件衬衣带了回来。但是西装皮鞋什么的是真的没有呢,不知道怎么办好。
其他的三个人里两个准备出国读书。一个读法医,一个是环境工程,一个是金融学。
晚上看了侏罗纪公园4,特效还是很好看的啦,演员对着完全是空白的等待电脑合成的画面都能演得那么逼真,真的很棒。
今天折腾大半天,把服务器改成了lnmp,php升级过,重新假设了wordpress,加了各种缓存器,到现在是真的极致了,加缓存1s左右加载时间。已经够了,赶紧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做别的事。
网上的教程都是“没救了”“换个profile再来吧”“你应该学会备份的”这些事后诸葛亮的解决办法。后来看见有篇帖子是告诉别人怎么找到Firefox的prefs.js来reset的,由此获得灵感:
arch上的Firefox文件夹在~/.mozilla/firefox/序列号.default,打开里面的prefs.js,之前填坏了哪个就搜索再改回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