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到25号我和栗子去东北三省进行了走马观花的旅行。主要目的地包括三个省会和长白山。这次旅行可以用高开低走来评价,哈尔滨是体验最佳的,长白山是最次的,另外两个则属于鸡肋。
住在机场旁边
17号是星期五(工作日),栗子是晚上下班之后才过来的。由于不想把18号一整天都浪费在交通上,所以经过规划之后我们坐早上的(几乎是)最早的一班机过去哈尔滨,7点55就要起飞,因此只能住在机场旁边了。
酒店在3号线高增站下车还要步行接近3公里的村子里。刚出地铁站就有一堆拉客(打车)的,还有一个女的说距离有4公里而且走不过去的,这我就不信邪了,硬是走了过去——根据步行速度大概是15分钟一公里来算,我走了差不多半个钟,确实是两公里多,根本没有4公里,果然这种人嘴里真是一句话都不能信。高增站旁边是空港小镇,不过看起来挺冷清的,除了一个团建基地有一群人在露天烧烤唱歌之外其他店要么关门要么没人——这种努力但是并没有得到好结果的总是会让我感到悲伤。
不过这段路确实是没有打算让人步行的,会经过一个涵洞,涵洞的那条路连人行道都没有——是完全没有建设人行道,而不是被占用。好在车不多,我头铁走过去了。
订酒店的时候以为所谓奔驰送机是说说而已,没想到是真的:奔驰的十几人的商务车,10分钟送到航站楼。不用打车又剩下一笔。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沈阳——我们也是住在机场附近,沈阳2号线4站就到桃仙机场的地方。这个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哈尔滨市区
在我们去哈尔滨之前,东北地区刚刚经历完一场降雪降温过程。我们在哈尔滨住的是在圣索菲亚教堂附近的一条巷子里的酒店,而那条巷子到处都是雪压紧之后变成的冰。我脑子里一直都在重复“南方人一定要小心,在东北摔跤是真的能骨折的”这句话,而在目睹了一个本地大哥因为玩手机差点扑街之后,我就变成了“小心别摔倒”提醒机器人了——一看到冰就会提醒栗子小心。
登记入住之后没有多停留,我们去旁边的面馆(夫妻店)补了一下热量。东北的冷让人不经意间就会吃得多的同时多餐:虽然厚重的衣服提供了足够的保暖,在行动的过程里不会觉得冷,但是外界温度很低所以身体会消耗更多能量来发热,导致饿得快。这顿面给我们展示了东北的物价水平:16元一大碗面,肉也是一点都不吝啬。
吃完面出来看到街对面有个打扮齐全的雪人,是整个旅程里最好看的一个:
随后我们来到了圣索菲亚教堂。这是一座东正教教堂,灿烂的金色圆顶和十字非常夺目。根据第二天伏尔加庄园的导游所介绍的,跟天主教堂的单纯十字不同,东正教堂的十字那一竖有一撇,意思是“要微笑着进入教堂才能上天堂”。whatever,我这种信本地神(龙母)的没有天堂可上
在冬季,东北地区下午2点45分的太阳就跟广东的4点半差不多了,此时的侧向黄色光线很适合拍照。
教堂的门票是20元,其实是音乐会门票,教堂里面大厅有一名乐家在演奏。其实教堂内部不大,可能比《非诚勿扰》里葛优去忏悔的那个教堂还小一点。不幸的是文革期间这座教堂虽然没有遭遇被推平的厄运(圣尼古拉教堂),但是内部壁画也有受损——圣索菲亚教堂没有直接说明这一点,但是通过观察就可以轻松判断出来,有一些区域是突兀的水泥面。
从教堂出来时间还早,但是江对岸的景点已经停止入园了,所以只能找点其他的景点打发时间。我们决定沿着路走去松花江边,去斯大林公园。这段路上我仔细观察了路上的车辆,发现绿牌几乎是百里挑一,绝大部分的车都是燃油车——甚至连伏尔加庄园里的摆渡车都是烧油的——可能在这种拥有漫长而严寒的冬季的地方,电动车电池真的无法正常工作。
正沿着路走呢,就来到了一个T字路口,是兆祥公园。这个公园面积很大,上次下的雪还留有很多,公园里广播放的音乐很高雅,还有一个房子用来给饲养的鸟类过冬(里面有孔雀和其他小型鸟类)。
公园的尽头(又或者说是另一边入口)是李兆麟将军墓,有一束花束还放在墓前,由于天气太冷(防寒装备没带够,之前吃的面已经烧完了,浑身都在抖)没有上前了解将军的生平。
因为冷得实在受不了,我决定补充一点防寒装备(手套、围巾、帽子)。可能是因为对于这里来说防寒装备是民生物资,所以价格都意外的低:15块一双厚手套,90块一顶带有围巾的帽子,99块一双里面是绒的雪地靴。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个地方,羽绒是比冲锋衣的保暖效果好的,第一天我就吃了这个亏,没有穿羽绒导致瑟瑟发抖。
我们走的这条来江边的路距离斯大林公园比较远,但是不远处就是铁路桥。松花江面还没有冻结实,江中心还有流动的部分,但是已经有很多市民、游客在冰面上玩了,还有出租橡皮圈的(50元不限时间)——后来我们在防洪英雄纪念碑那里听到广播说不要下冰面玩,看来是偷着乐。
旧铁路桥已经被改造成了中间是人行道和历史介绍走廊、两侧是自行车道,我们在边走边了解它的历史的时候也经常看见有人骑着自行车甚至摩托车来往两岸。黄昏下的新铁路桥很好看,而装饰灯亮起的旧铁路桥也是不遑多让:
最终我们还是没有去到斯大林公园,从防洪英雄纪念碑拐进中央大街,去到松浦1918吃了一顿俄餐就回酒店了。中央大街的人流量很大,跟广州上下九步行街的可以一比,这也是我们这次旅行里见到的最繁华的地方。一路上有很多哈尔滨红肠店,不过最后我们是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买的。
伏尔加庄园
在哈尔滨的第二天我们去了伏尔加庄园。早上8点多起来坐地铁去到卓琳酒店外面的马路边等大巴来,想找个地方买早餐吃,但是超市从外面看又看不出来有没有开门,于是只能吃栗子带的面包了。不知道一家店有没有开门也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事情,因为冬季他们会在门口悬挂厚重的帘子来减少暖气泄漏,窗户也比较厚看不出里面有没有开灯。好在大巴很快就来了,车上已经有了很多乘客,根据我们后来了解的可以推测我们这些在卓琳酒店上车的属于自由行的散客,而大巴其实是伏尔加庄园跟外面的旅行社合作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参团了伏尔加庄园一日游的那些团客。大巴上还有一名算是导游的人,说话也挺有趣的,在路上他简单介绍了我们这一天大概的行程。不过我记忆最深的还是他说“醒醒先别睡觉了,不要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回家看着照片傻笑一问啥都不知道”——虽然这样说了,还是有人到后面在园区里游览的时候问出了明显是昏睡过去没听到导游说话的问题。
伏尔加庄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它的每一座建筑都是“仿制品”,但是它非常用心地去营造俄罗斯风情,表现出了对游客的充分尊重。有没有这种尊重给游客的感觉就是天上地下了,是“谢谢你让我在国内也感受到了浓厚的俄罗斯风情”和“你就拿这个来糊弄我?”的区别。再加上厚厚的积雪带来的冬季氛围,这是我们这次旅行中最好看也最满意的景区。
来到景区里面之后,我们首先前往了酒庄,品一品(包含在门票里面的)冰杯伏特加。导游一再强调,一定要用一只手托住杯底,因为冰杯很滑,要是撒了那可没有续杯的。拿到一份之后,我们发现他提醒的是真的,冰做的杯子还真是特别滑,都不敢拿起来拍照。这种伏特加是44度的(入口柔和没有刺激性)大概一两左右,而且由于在冰杯里面温度比较低,所以喝下去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个时候导游说了句“杯子也是可以吃的,不过现在是冬天就很少人吃”,让我这个吃冰爱好者直接把杯子啃了一半。
还有一个小乐子是,这个品酒其实有三种饮料可以选,44度的伏特加,十几二十度的葡萄酒,还有果汁(儿~);然后排在我们后面的大哥问吧台,“开车喝哪个(笑)”,吧台还一本正经地说“开车喝果汁”。
品了酒,下一个项目就是在餐厅举行的俄罗斯演员的表演。由于对这类表演不太感兴趣而且比较害怕被拉到台上尬舞,于是我选择了最里面的座位坐下了。虽然是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这些演员表演得还是很认真的,确实是热情洋溢,所以我全程也没有玩手机而是一直在看——人家表现出了尊重,那我也要尊重他们。吃完饭之后就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在这里只挑一部分建筑来写,其他的都放到文末伏尔加庄园的俄式建筑。
这是我们吃饭和看表演的餐厅。这座建筑貌似没有说是仿照哪座建的,但是也是俄式风格;还有很厚的积雪我们来东北不就是为了看雪的嘛,雪提供了一个干净的地面景观,为拍照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下面这张高兴的栗子:
下面这张是我最喜欢的照片,积雪把中间的花坛和旁边的步级都抹平了,就像直通天际一样。这座教堂应该就是景区里路牌上的那个婚礼教堂,雪超级深。
因为雪足够厚,所以栗子躺了一个“大”字,玩得非常开心:
导游说过伏尔加庄园里几只猫,但是都跑野了所以不要用手摸,要用脚摸(我至今不理解怎么用脚)。猫猫们都很忙,没有直视过我们:
上面这只猫猫见到其他游客主动跑过去要食物,但是他们还没准备好,还在找哪样是猫能吃的,于是它决定先去旁边垃圾桶“标记地盘”——我是第一次见到公猫是怎么标记地盘的:
我们最后游览的是仿圣尼古拉教堂。这座教堂里面有一个走廊展出的是原版的圣尼古拉教堂——俄罗斯在1900年建在哈尔滨的,曾经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的历史,包括了文革时期红卫兵们怎么向教堂“进军”,怎么在教堂上搞破坏,以及最后一夜之间推平了教堂的照片。教堂门口的介绍牌子上也介绍了,在旧照片以及中俄设计师的帮助下尽力重现了原来的样子。那段时期对文化的破坏实在是太深重了;但是这座建筑居然这么直率地展现了这段历史,倒是让人佩服它的大胆和真诚。
长春的钢签烧烤外卖与饮食
19号去完伏尔加庄园之后我们简单吃了顿肯德基就坐高铁去长春了。到长春的酒店的时候已经接近晚上十点,街上没有多少开门营业的饭店了,所以我们决定叫外卖。通常来说广东的烧烤外卖是用竹签的,但是这家本地最高人气的店居然是钢签,从来没有见过外卖用钢签的我们感到十分震惊(成本太高了吧)。
在长春我们两顿早餐吃的都是对面街街角的店,一家是面馆,一家是饺子馆,份量都挺实在的。整个旅程里唯一一次去商场里吃饭1就是去完吉林省博物馆之后回到市区,时间不上不下的,所以就去活力城里面选了一家比较有特色的大虾火锅——其实类似于麻辣香锅做好之后加水以及放一层大虾在表面,端上来用电磁炉煮着。
由于栗子有同学是长春人,所以根据她的推荐,我们去了元盛居吃火锅。这家火锅店在南关区,从吉林广电旁边的地铁站下车还要走一两公里才到。它的火锅类似放大版的北京铜炉火锅,中间应该是放了炭进去所以水一直都是沸腾的,这样的话涮肉的口感就会很好——不像电磁炉火锅一放肉进去水温就不够了要慢慢等,这种火锅炭给的热量足够高,即使放肉进去也能够保持高水温,这样肉才好吃。其实这家店的高性价比才是主要吸引点,肉很新鲜的同时,在东北不高的物价的背景下还能够48块一大碟肉,确实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我们两个人吃了三叠肉加上一份凉菜一份小吃,最终才151元(茶位费是25元两位,看起来很贵但是包含了超好吃的麻酱,所以也不是特别贵了)。
介绍详尽的伪满皇宫
长春最重要的人文景点是伪满皇宫,是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政权之后所居住的“皇宫”。相比北京故宫那个气势恢宏,伪满皇宫就很有日本特色了,比较小而精致的感觉。常常说中国的文化就像是太阳,而日本的文化是模仿中国的结果模仿成了月亮。故宫和伪满皇宫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日月的对比。
伪满皇宫的位置是在长春的一个批发市场旁边,批发市场就跟常见的县城主干道两侧的样子差不多。停车场的一角有很多大爷大妈聚在一起打牌,颇有一种皇城脚下红墙边唠嗑的戏剧感。过了安检之后,我们没有直接进主体建筑,而是进“御花园”逛了一下。
花园入口有个牌子介绍这是皇帝和皇后散步的地方(废话),还设有长白山形势的假山——毕竟长白山是清朝的神山,摆个假山在这里表达尊敬也是很合理的事情。我们走到花园的最深处,发现有个锁住门的入口,牌子介绍是这是防空洞的入口,不仅是人会进去避难,神官也会把神像搬进去避难;入口旁边就是建国神庙遗址,只剩下地基了,但是从形状上也能够明显感觉出来是日本典型的神庙的结构。神庙供奉的是天照大神,最后是在伪满政权崩溃、关东军撤离的时候日本人自己烧掉的。
神庙遗址旁边就是假山,我们登上台阶上去凉亭看看,结果发现到达最高处之后要往下几步才能到达背风处的凉亭,但是那几级台阶都被冰覆盖了,完全就是冰滑梯,所以只能踩着枯草谨慎下去。凉亭相比历史价值不大,没有得到多少打理,梁上面都是蜘蛛网。
我们原路返回离开御花园,发现有条小路很多人在走出来,我们稍后进去一看,原来防空洞可以从这边下去。防空洞里面没有东西,跟抗日神剧里日本人的那些防空洞差不多样子(指隔间结构);防空洞的尽头是一个梯子,想必就是我们刚才在御花园里看到的那个神庙旁边的入口吧。防空洞旁边还有一个游泳池,是后来修复的,牌子介绍说溥仪和他的兄弟在逃跑之前就是在这里烧毁文件的。
离开这片区域,我们进去了旁边的书画楼。书画馆不大,简单介绍了溥仪从故宫偷出来书法字帖、画作等皇族珍藏先搬到了天津,后来又搬来了这里,最后在逃跑的时候只带上了珍藏中的珍藏,其他都要么流失了要么被毁了——损毁这些文物的人里面特别提到了一个伪军及其老婆,也不懂为什么不藏起来而是破坏了,简直民族罪人;而展品里面很多都是后来从当地农民手里找回来的。二楼则是介绍清朝皇族对佛学的参悟和经书珍藏。
主体建筑同德殿展示了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场所。不过虽说建设时规划如此,实际上溥仪并没有用这栋楼来办公和休息,他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旁边的“勤民楼”;因此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旁边一个讲解员说的,婉容皇后只能在这里每晚独守空房。二楼的一侧是婉容皇后的卧室以及溥仪的卧室;另一侧则是对建国后这座建筑被挪作他用,后来考虑到它的历史价值而进行的修缮以及改造为博物馆等相关历程的介绍。
看完这些之后我们从中间的一条走廊穿过去另一边,就来到了溥仪真正长时间待的地方,勤民楼,不过先说回这条走廊。走廊里挂了很多伪满时期日本人建造的各种“部”(比如伪满洲中央银行)的建筑的照片,附带了相关的介绍;这些建筑多数都在人民广场附近,很多直到现在还在使用——比如伪满洲中央银行,建国后被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办公地,后来人行把商业银行的职能分离出去给四大行的时候,工行接手了这个建筑直到现在——多数都是原样保留,少数把塔楼给拆除了,还有一些是进行了改建,最后极少数是拆除了。由于我没休息好,所以我没有去查看这些老建筑,但是栗子去了,还说其实多数都是跟附近融为一体了,可能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原来这是百年建筑,附近还有很多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其实这样也挺好的。
说回勤民楼,其实最主要看的是溥仪的会客厅,同时也是举行典礼和宴会的地方,有张皇帝椅,在新年典礼的时候宾客就分列两边上前祝酒——不过说实话,这就是弟中之弟,跟故宫太和殿比起来这里实在是寒酸(这也是为什么我只叫它皇帝椅不叫龙椅)。旁边的怀远楼是供奉祖先的,这里我记不太清楚了,实际上是只有一个厅用来放供品和牌位的;形式上是一个大亭加上左右两侧亭,左边是努尔哈赤的,中间是清朝的各个皇帝,右边则是几个妃(不过这些没有导游的话确实搞不清楚,所以我也不知道是他的母妃还是什么了)。
从网上找来的资料:
奉先殿中间的大暖阁里供奉的清朝入关后的9位皇帝和9位皇后的画像及牌位,正中间的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从右边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 东偏殿供奉四太妃和两位福晋(溥仪的祖母、亲生母亲)的牌位。 最后的暖阁里供奉的是溥仪的家人,两位福晋,四位太妃。
皇宫内还有很多其他官员的工作室,都有相应的介绍,不过因为主题是溥仪所以其他的小喽罗都不太记得了。还有一个房间是车库,摆放着溥仪坐的老爷车。不得不说电视剧里看老爷车好像不大,实际上溥仪的这台车身长度应该是比现在的B级轿车2还要长一点的。我还突发奇想问栗子,为什么日本人是右舵车,香港澳门也是右舵车,按理来说我们也应该会用右舵,为啥我们是左舵车呢?(大概是打解放战争的时候收缴蒋介石的美国货太多了,美国人开的是左舵所以就成这样了。)
车库附近还有一个“从皇帝到公民”的溥仪改造历程展览,介绍非常具体,补充了一些之前不知道的知识。不过溥仪被改造成新中国好公民这个事情也是挺广为人知的了,所以没有看到特别意外的新玩意。
伪满皇宫的各个展馆、房间都有详尽的介绍,即使没有导游也能够明白七八成,以至于我们在出口附近听到一个广东大爷说“当然值了,(就算)收一百多(门票)都值得啊!”,我们也是这样觉得的。
净月潭公园与加热座位4号线
净月潭公园在长春的东南方向,距离市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需要坐接近一小时的地铁才能去到。公园的门票非常便宜,考虑到公园的面积之大以及设施的良好维护,可以说是性价比仅次于伪满皇宫。进园之后我们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走,从地图上看就是从西北方向的公园入口往西南方向的路线——因为西南方向的出口也有一个地铁站。
平时南普陀寺3听得多了,这次是第一次知道有北普陀寺。我知道栗子喜欢进寺里面拜一拜,但是她没留意到有个寺,所以我提醒了她一下。不过我是秉承着如果不信那就不败的,所以每次和她一起进寺庙我都是在外围转转就算了的。北普陀寺看起来没有什么人气,我们在寺里的这段时间都没有其他游客来,香炉也没有多少香。在这个时间的阳光下它的建筑的红色非常亮眼,值得一拍。
前一轮低温天气虽然已经过了,长春的温度已经重回零上,但是净月潭的冰还没有化完,刚好处于一种破碎成鳞片的状态。栗子还好奇地抓了一块上来,看起来就跟玻璃一样(无论是透明度还是厚度)——然后我脑子一抽又把它扔回水里了,实现了“放生水”的弱智操作。
由于园区里经常有车,所以有栈道的地方我们都会选择走栈道。经过了前面这个鳞状碎冰的区域之后就有一段栈道是深入树林的,这边的水面就没有解冻了,斜阳从右边打光过去以及冰面的磨砂感还是挺好看的(我没有那个技术直接通过画面表达主题所以只能写出来了):
没有完全解冻这件事还是挺麻烦的,有的栈道没有刷漆而且还撒了木质碎末,那就不会太滑;有的栈道居然刷了漆,然后雪融了又结冰,就变成super溜冰场了,滑得很。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U型的另一边,看向我们之前走过的那一边,突然觉得这个场景很欧洲风格,决定拍下来(你的下一个欧洲又何必真的在欧洲!):
回去是坐地铁的,说到地铁就不得不提东北的地铁都是有供暖的,其中最为离谱的是我们来净月潭的时候坐的4号线,连座位都有加热,温度高到感觉坐在了“铁板烧”上。回程的3号线由于没有经过核心地带,而且净月潭这边比较乡下了,所以安检非常松:地铁站就像那些铁路小站一样简约,门口一进去有一位安检员(因为没有人所以腿上盖着毯子保暖,看见有人来才拿着金属扫描仪随便晃晃),然后直接就是闸机,过了闸机4步就能掉下铁轨。
以下观察受限于我们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没有深入接触本地人:感觉地铁安检员是最能看见年轻人的地方了,其他地方包括公交司机都是老头老太太比较多,东北的老龄化真的很厉害。
傲慢的长白山与令人满意的温泉
长春之后我们去了长白山。其实去之前是充满期待的,一方面订的酒店是复式,第一次住这种酒店;另一方面心里想着即便天池不开也无所谓,这么大一座山,应该运动量能够让我们在微信运动轻松登顶,结果没想到连这个希望都落空了,所以才会说长白山北区是弟中之弟。
下高铁换乘公交就给我们来了个本地震撼,晚间(当时才18点40多)票价居然是2元,虽然也不是说多1块我就给不起,但是这个细节其实可以见微知著的——我们从长白山下来一肚子气之后搜索小红书就看到很多人抱怨说本地的出租车特别黑,宰客现象严重;那你公交车是有什么理由要收标明的1块之外的钱呢,也一起宰客?
住的地方应该是所谓的旅游街吧,一条双向四车道的路上面都有“张灯结彩”,即使在淡季晚上也有开灯,还算是有诚意的。但是淡季也有一个不好,餐馆没有进货狗肉,我们想试都没得试。所以只能品一品朝鲜族的另一个特色食品“冷面”,栗子评价说好吃是好吃,就是太冷了。
我们吃的时候听到老板娘跟定了外卖的客人打电话说“现在没有人接单,您稍微等一下,我们迟点给您送过去”,于是饭后散步的时候我们留意了一下,发现整个小镇只见到3个外卖员——一个开三轮电动车的美团哥,他应该是全职的,只要在镇上散步就会见到他跑来跑去;一个开摩托车的饿了么,我是在酒店对面的步行街里面见到他的;还有一个只有栗子见到过。还别说,虽然酒店就在这条全都是饭店的大街上,但是就是有人懒到不愿意走两步路去吃,我坐在房间的沙发上的时候听到过走廊上有外卖小哥说“您好您的外卖到了”。
第二天我们就是正式去长白山北坡景区了。毫无惊喜的,天池因为天气原因不开,但是225元的门票一分钱不退,从此开启了离谱之路。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现在检票和摆渡车上车点都是在镇上;我看到上车那里有很多个候车口,还有经典的九拐十八弯铁栏杆,跟栗子说“不知道旺季的时候真的会有这么多人在这里排队吗”——后来就变成了“要真是要拍这么久然后上去一看‘就这?’那不得血压飙升”。摆渡车上有广播节目介绍长白山的历史和保护行动,以及“全程大概40公里,需要耗时30分钟”。有一说一,它的环境保护还是说到做到的,公路两边的森林那是一点都没动,折断倒下的树就让它尘归尘土归土,让自然自己循环。在全车玻璃都彻底被乘客呼出的湿润空气冷凝出的水珠糊住的时候,我们就到了大瀑布景点。
下车就拍照,你要问哪里是大瀑布啊?我的回答是还不如这里的景色好。
要想见到瀑布,就不得不走这些非常无聊的新栈道。有新就有旧,新旧对比之下就更加增添了怨气——旧栈道修建在山林中,曲折弯绕,一看就知道以前来的游客可以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在林中穿行的美妙;新栈道就是生硬地直奔“景点”而去,一点美感都没有。所谓“景点”,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比如下面这种温泉窝,几个在一起就叫景点了:
那么大瀑布呢?这么说吧,如果说黄山你费尽千辛万苦登上山顶,它会奖励你云海绝景的话,长白山则是奖励你两巴掌。因为环境保护嘛,不能离瀑布太近;但是你一看,怎么瀑布旁边还有人造建筑。后来跟兄弟一聊才发现,原来我们看到虽然旧栈道还在但是都不让走,原因是旧栈道是可以直接上到天池边的,当然也可以走到距离瀑布很近的地方;而且当年瀑布边上还有一个酒店,不过现在拆了。虽然作为游客我已经尽量宽容了,毕竟出来旅游不是为了生气的,但是我实在无法接受这么一个地方能够叫做景点(而且是除了天池之外最大的卖点):
至于另外一个“景点”,小天池,简直就是诈骗的典范,就一个小水洼而且表面已经完全结冰了,这就叫做景点了。要不是车上广播我听了一下了解到,天池是只有出水口没有进的,而小天池则是反过来只有进没有出……就算了解了又有什么用啊?这依然不能算一个景点啊!
最后一个“景点”是绿渊潭,这个景点本身是没有什么好看的,就这样——仔细看照片里对岸的那些平台,那就是旧栈道可以走过去的地方:
这个时候老天爷都看不过眼了,给我们下了一场大雪补偿票价,如梦似幻的大雪纷飞:
包含在门票里的就玩完了,没有别的了。我觉得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225的票价在天池不开的情况下一分钱不退,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来说服自己。即使是“就当是交钱给国家做自然保护区”这个理由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本来价格高就削弱了它的合理性,再加上那同样是做保护为什么人家净月潭才27元呢?就算扣掉价值100的往返车票,依然被同价位的伏尔加庄园碾压,更别说伪满皇宫这种诚意满满的。
“门票是3天有效的,只需要重新买车票就好了”,可是天池最高纪录是连续11天不开。就拿我们这次行程来说,21号不开,23号全景区封闭,24号不开,也就是说3天有效完全没用,都看不到——谁又能顶住300多一天的住宿、浪费宝贵的年假就为了看这个天池呢?在这种背景下就算看到了可能也是“就这”吧?在没有做出任何补偿的情况下拿三个小景点来糊弄游客,那真是傲慢至极。
对于我来说可能更是如此“就这?”,因为高考之后去的西藏,爬过拉姆拉错的那座山,也看到过拉姆拉错
由于景点实在太拉垮,我们玩完才12点多,超过了退房时间没办法提前一天跑路去沈阳,所以只能找别的东西做来打发时间。兄弟强烈建议去泡温泉,所以我们找酒店前台推荐的“地头蛇”买了个皇冠温泉的门票。不得不说这个温泉还是不错的,毕竟是五星级酒店自己修的温泉,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看起来也是真温泉。除了没有下雪之外,已经达到了泡温泉的最高享受了——气温零下,水温43,这种反差太舒服了。一开始我还不知道有室外温泉,在室内的池子泡得老开心了,结果被栗子拽了出去。不过43度确实有点高,我经常需要一阵寒风来降降温。室外位置最高的那几个池子甚至可以看电影,这次放的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差不多放完的时候我们也泡够了,我的下肢甚至因为血管不适应长时间的水压突然消失而有刺痛的感觉。
离开温泉的时候还有一个女人一直在跟我们两个推销开车送我们下山,虽然她说的理由很有说服力,价格也不算贵(80多),但是问题是她只追着我们两个推销,不去找其他游客,这就很可疑;而且时间才16点,摆渡车没有那么快收工的。她还一直骗我们说“你去问问嘛,已经没有车下山的了”。然而实际上我们走到温泉村的门口,见到景区的工作人员(一个司机),他主动问我们“你们去哪呀”,然后告诉我们出山的话就去马路对面等车,见到车来拦车就行——正说着就有车来了,他说“赶快过去招手”,然后我们就被接上车了。看来黑车司机心是真的黑。
同行靠衬托的博物馆
这样那样
伏尔加庄园的俄式建筑
这里主要是用来展示伏尔加庄园的俄式建筑的照片。由于有太多照片只是为了拍下这座建筑,如果放在正文里会影响阅读,于是独立成一节。
这座建筑非常像模拟人生里的建筑,所以拍了下来。它的屋檐有冰挂,也是这次旅程里唯一的仰角不大的冰挂。
这座建筑是中俄交流用的(具体的我不记得了),城堡样式非常显眼,所以拍下来了。摆渡车司机是开着左边的红色奔驰过来的。第二张图是我们登上灯塔——导游介绍过的它,全景区最高的地方,能够俯瞰整个景区——之后拍的另一个角度的它。
这座建筑在夏季是游船码头。
其他的几座建筑。其中第一张图片因为是仿制的,所以我问栗子,要是到时候在国外见到了真身,会不会因为真身跟这个差不多而觉得“不过如此”而失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