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thors: Lee
今天的研读课讲的是这个√
里面描述了七种不同的人:New poor, outcast, minorities, youth, the addicted, bored, criminals,然后今天讲的主要是poor
new poor指的是那种曾经享受过(起码是小康过)的人,突然之间就一无所有了,说实话这种人怨气自然是不小的w
然后还有一种是abjectly poor,指的是那种从来没有享受过好的生活,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w他们其实并不关心mass movement,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w
里面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w自由选择对于无能为力的人来说是无用的,甚至是有罪的,人们会把罪行强加到个人的选择上——比如说当初那些跟着nazi的人。“强加”这个词确实是带有一点点的主观感情色彩的,可能是我确实没有想到有什么真正无能的人。在文章的后一点的地方其实论证更充分一点,希特勒的极权主义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可能这里所谓的“无能的人”,指的更多的是“懒人”以及大众——不是贬低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个跟文化还是有着很大的联系的。
在这篇文章里,这里所举的例子是奴隶——很穷的奴隶,当他是奴隶的时候他确实没有什么可想的,但是当他自由了之后,他便开始愤怒——其实这个似乎也不太成立吧,毕竟奴隶也是会有个人的一些情感的(我猜的),比如说在加勒比文学里面,奴隶的形象还是相当鲜活的——我感觉并不是说所有的情感都被压抑住的。
在自由选择面前,确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有底气地做出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突然之间就迷茫了的人类说,比如说曾经需要服从于军队而不需要个人意志的退伍军人。感觉更多的像是一种习惯,一种习惯性的依赖,一旦失去了这种依赖,便会寻找新的可依赖的ideology——就成了所谓的“理想的皈依者”。
至于奴隶和群众运动之间的关系……确实奴隶们都不太热衷于参加这类的运动,我感觉其实他们也是一种abjectly poor吧……也有可能是当时其实并没有把奴隶当作人来看——其实当时还是比较倾向于把奴隶当作一种动物的w自然那些人们要追求的东西就这样跟他们没有关系了w
“在真正自由的地方,平等是群众的激情。在真正平等的地方,自由是少数人的激情。没有自由的平等创造了一种比没有平等的自由更稳定的社会模式”这句话似乎有点过于真实了(点赞)但是我觉得其实在现实的社会中,自由和平等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努力达到某种平衡吧w“当人们在极权主义社会反抗时,他们反抗的不是政权的邪恶,而是他的软弱”似乎又很有道理了,点赞!
我感觉这位老兄挺喜欢中国的w虽然有些观点并不太正确,但是不妨碍他看到了某些事实:对群众运动的抵触,以及其背后的家庭观念w这种观点的打破和日本的侵华战争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是需要全民抗战的。
似乎这样就结尾了两节课的思考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本来就是戛然而止嘛www)所以我觉得还是放一张“干货”会比较好??一张关于颜色革命的PPT(然后里面有不少用花来命名的革命,这个不是放错了,而是因为颜色革命也叫做花朵革命)